很多人有午睡的习惯,但有时候一直睡一直困,总是“醒不过来”,还有人睡醒之后头昏脑涨。如何科学健康午睡?记者采访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尹平。
“首先,午睡不是睡得越久越好,最好保证在30分钟内。”尹平告诉记者,有研究表明,30分钟内的午睡时间可以有效提升注意力。而超过30分钟,人们更易进入深睡眠阶段,此时若被“强制开机”就会出现睡不醒、还想睡的情况。此外,下午3点以后午睡,也会影响夜间睡眠质量,造成午睡不醒、晚上不睡的恶性循环。
午睡最好采用平躺的姿势。午睡时如果坐着趴在办公桌上睡,颈椎承受的压力将增加2—4倍,严重时可达27千克,相当于头顶一袋水泥,并且面部朝下,呼吸受阻,睡醒可能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
因此,如有条件,平躺是最佳选择。若只能趴在桌上睡,可以用手臂垫高额头,减少颈椎压力,但午睡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
尹平提醒,还有些午睡认识误区应尽量避免。一是饭后立刻睡。饭后立刻午睡,易导致消化不良,出现胃胀、反酸等不适,还有可能引起胃食管反流等。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饭后散步10分钟以帮助消化,提高午睡质量。
二是午睡环境随意。如果午睡时光线太强,易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入睡。建议调暗光线,或使用眼罩,营造适合午睡的环境。
三是午睡醒后猛然起床。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醒后猛然起床,容易造成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目眩等症状。建议再躺半分钟,让大脑慢慢“开机”,给自己预留缓冲时间。醒后可以喝一小杯温水,补充水分,促进代谢。
责任编辑:蔡晓慧午睡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